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吴素红 刘琼 李丹 钟华登
【编者按】
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创新、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宝安是深圳制造大区,共有5万多家传统制造企业。近年来,宝安培植肥沃土壤,提供丰沛雨水,让小而多变身精而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宝安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0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企业成就大事业。过去一年多,尽管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影响,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承压而上,成为强链稳链的关键先生。
日前,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走进宝安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宝安密码。
半岛医疗研发中心内繁忙的工程师,正在对最新款的产品进行测试
填补技术空白:成就行业顶流
这颗商用卫星装备的太阳翼基板,采用乾行达自主研发的超薄厚度蜂窝芯材料,厚度仅为0.018mm。此外,我们还综合使用蜂窝+碳纤维方案,更好地实现卫星结构轻量化。在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乾行达)位于宝安的总部展示大厅,乾行达总经理兼创始人罗昌杰指着一款蜂窝状材料告诉记者,这种材料原本依靠国外进口,乾行达有效填补了我国在空天领域超薄厚度蜂窝芯国产化的空白,不仅在性能上达到国际同类水平,价格也仅为进口材料的一半。
2015年,乾行达从深圳宝安沙井桃花源孵化器园区起步。从一个不到10人的创始团队,到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乾行达仅用了6年时间,成为国内空天+大交通轻量化与安全防护这一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
专注、专业、专家!谈及企业快速成长的密码,罗昌杰的回答言简意赅。从科研工作者变身为创业者,罗昌杰深知创新对于科技企业的重要意义。我们每年研发投入占公司营收20%以上,目前申请的专利总数已超200项,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交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罗昌杰介绍,时至如今日,公司业务已涵盖了空天和轨交、汽车、道路等大交通领域,多项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另一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半岛医疗繁忙的研发中心内,公司后勤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陈明芳介绍说,截止到2021年底,半岛医疗已获得FDA、CE、NMPA等近50余项全球认证,申请国内外专利近400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200余项。
这家位于新安街道的企业,14年来一直低调前行,坚持医美细分领域的自主研发创新。目前,半岛医疗的产品已经覆盖国内85%的权威医院,并遍布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行业的顶流。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加大研发投入等,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掌门人口中的高频词。数百项的专利发明证书,不仅是企业研发实力的最好见证,更是企业发展后劲最鲜明的注脚。
紧抓市场风口:成强链补链的关键先生
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站在技术前沿,紧抓产业风口,用好的产品赢得市场,是深圳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韧性足、竞争力强的另一个制胜法宝。
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鼎阳科技)董事长秦轲对此深有感触。2000年初,秦轲瞄准全球示波器市场由模拟示波器向数字示波器转移的机会,与电子科技大学同学一拍即合,一个负责硬件开发,一个负责软件开发,两名理工男在深圳开启了创业之旅。如今,鼎阳科技是国内四大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主力产品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并在2021年12月迎来了高光时刻: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过去一年,尽管受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鼎阳科技依然保持双位数的研发投入。现在我们发明专利大概有100多项,仅去年就新增四五十项,平均每个月保持四至五项的增量。秦轲介绍。
技术的创新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秦轲说,得益于在研发、品牌、渠道的超前投入,鼎阳科技连续推出多款填补国内空白的仪器,客户广泛且稳定,其中不乏苹果、思科、大疆等知名企业,以及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
同样在半岛医疗,一直坚持医工结合的研发理念,让公司在国内外同行竞争中快人一步。陈明芳介绍,医工结合的研发理念,是将研发产品与市场前端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转化成创新产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赢得终端消费顾客的青睐。
直面市场,不断拓展新赛道,已然成为深圳专精特新企业抗住风浪、稳步前行的路径选择。以乾行达为例,围绕轻量化和安全防护核心领域,公司业务板块从原来的单核扩展为空天科技+交通安全两大领域的轻量化及安全防护。目前,乾行达以深圳为总部基地,分别在哈尔滨和佛山建造研发生产基地,并在高速磁悬浮、防弹抗爆、水运交通安全、重装空投缓冲等前沿技术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单项冠军。
厚植发展土壤:让更多小企业有大作为
近年来,在不同场合,总有人问罗昌杰同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来深圳,为什么将技术落地的起点放在宝安?因为深圳的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对我们这样的技术型创业者非常友好。罗昌杰回答笃定。
今年3月底,乾行达收到了房东宝安区公共物业管理局一则通知:2022年4至6月租金全额减免,7至9月租金按50%减免。政府主动送政策上门,各级支持政策透明且落在实处,是企业扎根在宝安的‘定心丸’。罗昌杰说,4月份以来,公司各项业务逐步走上正轨,稳步向好。
秦轲亦感慨地说,无事不扰、有事服务的营商环境,给他们这样的科研型创业者,创造了极为舒适的创业环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鼎阳科技厚积薄发,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7.60%;净利润同比增长50.92%。
小巨人企业展示的比例电磁阀、键合汇流板、全光谱光功能器件等身手不凡的小配件
小巨人竞相涌现,成为宝安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鲜明IP。在国家工信部旗下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中,宝安区跃居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成为评价城区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如今,围绕着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一系列的赋能政策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
今年3月,继宝安区1号文之后,宝安区又重磅推出56条措施,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关心的土地、空间、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进行精准扶持。
有政策的顶层设计,更有政策的落实做细。宝安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路径清晰。
为最大可能解决优质企业的用地诉求,让企业有恒产和恒心做大做强,宝安区推出深圳首宗专精特新企业联合用地项目,引导企业组成联合体进行产业遴选。深圳市精诚达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其余3家专精特新企业联合拿下此块地块,其董事会秘书张晓敏告诉记者,未来公司将在此联合地块建设柔性电子电路前瞻技术研发及总部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将新增产值6.25亿元。
蓄好一池春水,让中小企业的发展如鱼得水,引领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宝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打造培育矩阵,宝安编制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构建涵盖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降低信贷成本、建设人才孵化基地等具体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纳入一批企业的措施,宝安将全区所有国高规上企业纳入培育库,充实专精特新后备队伍,实行市级、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同时帮助指导企业申报,让更多小企业展现大作为。目前,全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在库企业已达500多家。
6月6日,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重要政策文件引发强烈关注。在这份20+8产业新政中,打造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一批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隐形冠军’企业,是培育健全市场主体培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作为深圳的制造业大区,宝安正深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制造业雁阵发展,形成头部企业大如明月、中小企业满天星辰的先进制造业发展生态,成为深圳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不断跃升的宝安担当。
审读:喻方华 蒋祝璇
网友评论